
形态特征:
龟甲龙是茎干类多肉植物,植株具半圆形茎干,直径可达1米,茎干表面有很厚、龟裂成六角状的瘤块或近似六状的木栓质树皮,瘤块上有许多皱纹,犹如树木的年。茎干上簇生细而长、缠绕的蔓生,长l-2米。叶互生,心形或肾,叶长约2.5厘米,宽3-4厘米,色质薄,具叶脉5-7。
总状花序,甲龙黄绿色的花很小,黄绿色,仅4毫米大,雌雄异株,经人工授粉后,雌株花后结出羽状翼很宽的种子。
产地生境:
龟甲龙原产非洲南部干旱的山区,该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,冬季温暖多雨,夏季干燥炎热。

生长习性:
主要生长季节在秋季至翌年的初夏,为多肉植物中的“冬型种”,夏季高温时其枝叶枯萎,植株处于休眠状态,有时会抽生出细而长的蔓生茎,但不长叶,忌烈日暴晒,不能积水,不易长期雨淋。当秋季天气转凉后叶片会逐渐长大,蔓生茎也随着伸长,并有分枝出现,冬季如果能保持15℃以上可,并有充足的阳光,植株可继续生长,5℃左右植株就生长停止,但不落叶,水分、养分消耗也相应减少,当温度长期低于0℃时,植株就会落叶,只要茎干不软腐,等天气转暖后仍会萌发新的枝叶。

繁殖方法:
播种:龟甲龙在秋季播种。花盆要用透气排水好的盆,瓦盆就行。培养土应用通透性良好且不含过多腐殖质,否则易烂根或烧根。可以用2份赤玉土、2份峨眉山黑仙土、1份泥炭土来配制,土壤配制好后,用0.01%的多菌灵溶液搅拌土壤,搅拌均匀的土壤以首播土壤成团、松手土团即散为标准,然后,装入盆内待用。
播种前首先要将种子的纸质翅部分去除干净,以避免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因纸质翅部分过分潮湿造成种子霉烂。处理好的种子需要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天,然后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在准备好的培养土上,将种子深色部分向下浅插在格子中,保证浅色部分在上且直立,按照株行距1厘米×1厘米的要求,覆盖土壤2-3毫米,盆面加盖1层玻璃或透光好的塑料膜,保持盆土的湿度。龟甲龙的出芽率很高,数日后会有小苗陆续破土出苗。
注意:幼苗在10℃以下生长会停滞,5℃以下会冻伤。在生长期,要光照充足,龟甲龙还有个特点就是,如果把它的块茎整体埋在土里面的话,那么块茎的生长膨大就会更快一些。小苗种植两年后就可以分盆单按照日常养护了。
主要价值:
龟甲龙是茎干状多肉植物的代表物种,具有很高的知名度,多肉植物爱好者可盆栽观赏,植物园也可作为珍奇植物用于布置沙漠植物温室。